见习记者 王旭辉 张向永

8月3日上午,记者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看到,冷冷清清的休息室里,长椅上坐着两个等待雇主的中年妇女。在员工的介绍下,来为叔叔找保姆的王先生与其中一位进行了交谈。出来后,王先生对记者表示“又没谈拢”,他已经找了三家公司,都没找到适合的。“实在不可以,就托老家的亲戚介绍一个。”王先生说完,又匆匆赶往另一家公司。

对此,北京三八家政服务中心的张先民经理说,家政的话题不要一直到了临近新年才去报道,再去关注,家政的问题并非到了新年才出现的。

家政服务业走低水平运转

8月4日中午,在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的办公室里,直言快语的常务副会长李大经告诉记者:“不同于上海、广州,北京家政服务市场是低水平运转,供不应求。”

李大经剖析说,从本意上讲,雇用家庭员工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但北京的家政市场特别不规范,雇主家庭大都是“不能不用”,譬如老人需要照顾,孩子需要照看,患者需要护理等等。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是由家政服务行业的准基础知识槛过低导致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家政职员在上岗前同意过家政业务人员培训的仅达到1/3。据悉,一些中介公司基本不进行员工岗前培训,那些对家政员工进行职员式管理的公司则做的要好。

准基础知识槛过低则与薪资水平不高密切有关。北京的最低薪资是545元,而家政的平均薪资还低于这个数。这种低薪资要想找到理想的家政员工显然困难。李大经打个比方,假如在家能挣400元,出来挣500元,收入差不多,哪个愿出来?因此,现有家政员工常见素质低,学习力差,也是和低薪资相对应的。

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统计,北京现有家政服务公司500多家,从事家政服务的职员约有15万人,其中98%是农民工,另外一些是城市下岗职工。现在的保姆市场算是弹性就业,从数目上讲供不应求,而且需要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北京每年需补充家政从业职员1-2万人,但提供家政员工的区域却在往西部甚至更贫困的农村进步,水平很难保证。现实状况是,受过合法培训、能让雇主认可的好家政员工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而不合格的家政员工则在加速流动,使市场更难规范。

“基础比较差,水平比较低,群众认同程度不高。”李大经是如此评价现在的家政市场。

保姆薪资高低众口不一

正在外地出差的王女性遇见了烦心事:家打来电话,负责带孩子的保姆张姐闹着要走,缘由是薪资没在上海的时候高。可王女性觉得700元的薪资在北京已经偏高,不可以再加了。但,再去找一位称心的保姆,好像并困难。无奈,王女性只能采取“缓兵之计”,需要张姐等她回去再商量。

雇主有雇主的烦恼,保姆也有保姆的心事。来自甘肃的小马不无担忧,能否达到新雇主需要的服务标准,从而拿到很好的薪水。虽然有两年的从业经验,但工作对象从孩子变成了老人,困难程度显然更大了。再者,小马还透露,以前带孩子是不需要管做饭的。

显然,雇主和家政员工很难就维护各自利益达成“双赢”共识。缘由可能不少,不过家政服务职员的“非职业化”恐怕才是最主要是什么原因。家政服务的级别不明显,对家政职员来讲就缺少吸引力。即便有级别,也未能根据级别拿报酬,而且连最低薪资线都没。家政服务的项目不同,所获得报酬有什么区别却不是很明显。李大经觉得,尽管家政服务业不受最低薪资限制,但作为一个工种,薪资不可以太低。总之,家政缺少像普通行业、工种一样的运行机制。

可以看到,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家政行业的职业化、市场化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拟定北京家政服务职员职业守则,颁布北京家政服务业行业公约和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章程也都相继颁布,国家为一些家政职员颁发了“高级家政”的资格证书,拟定了一些有关的政策、法规,但家政行业并没完全职业化。

哪个为“朝阳产业”消除尴尬

家政服务职员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具备“自然人为自然人服务”的特征,是其他劳动没办法替代的。换句话说,无论是为知道决生活困难,还是为了提升生活水平,都需要家政服务。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节奏明显加快,“4、2、一”的家庭模式与三口之家的家庭模式日趋常见,很多家庭中的老人、患者、独生子女需要照顾,为家政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

除此之外,伴随社会的进步,生活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都市的“工薪族”没时间,也没过多的精力去料理我们的家务,使得大家对家务劳动社会化的需要飞速增加。这类都预示着家政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就是这看着好像一片“朝阳”的家政服务业,却在前景和近况之间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

张先民经理描述说,北京的家政服务行业历程过从“吃饱”到“吃好”过程,也有过“吃饱又吃好”的辉煌时期,而目前又回到期望“吃饱”的阶段。无疑,只有解决好现实问题,消除尴尬,才能看见“朝阳”。

就在7月22日,北京家政服务协会“推广家政服务合同,信守家政服务承诺”及聘请法律顾问签约大会召开,在规范家政市场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而在此前的3月26日,对规范家政市场更具备指标意义的事件是,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与中国平安保险联手颁布《家政员工团体意料之外伤害保险》,与十几家家政企业的836名家政员工签订了保险合同书。此举为家政企业的经营运作降低了风险,也为家政员工的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据悉,北京舒欣婚姻家政服务中心的家政员工郑树霞因意料之外烫伤,获得首例意料之外伤害保险赔付。

“大家在不断规范,在不断努力。”李大经如此讲解他的工作。而当记者问她成效是不是明显时,她则表示,仅凭她们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很多方面的努力。

《市场报》